佛遗教经

作者:王羲之 朝代:晋 书体:楷书 页数:19页 浏览:2 单字:48个
佛遗教经 - 第1页

第 1 页

佛遗教经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骄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
佛遗教经 - 第2页

第 2 页

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被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
佛遗教经 - 第3页

第 3 页

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
佛遗教经 - 第4页

第 4 页

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如被劫...
佛遗教经 - 第5页

第 5 页

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又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
佛遗教经 - 第6页

第 6 页

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
佛遗教经 - 第7页

第 7 页

之钩,早并(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
佛遗教经 - 第8页

第 8 页

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
佛遗教经 - 第9页

第 9 页

也。譬如清泠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汝等比丘,当自摩头,以舍饰好,着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
佛遗教经 - 第10页

第 10 页

质直为本。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应修...
佛遗教经 - 第11页

第 11 页

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
佛遗教经 - 第12页

第 12 页

间缚着,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
佛遗教经 - 第13页

第 13 页

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障,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
佛遗教经 - 第14页

第 14 页

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
佛遗教经 - 第15页

第 15 页

欲得寂灭乐者,唯当善灭戏论之患,是名不戏论。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大悲世...
佛遗教经 - 第16页

第 16 页

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无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
佛遗教经 - 第17页

第 17 页

众中,若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 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
佛遗教经 - 第18页

第 18 页

具足。我若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已后,我诸...
佛遗教经 - 第19页

第 19 页

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