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白驹谷题名
书体: | 楷书 |
---|---|
作者: | 郑道昭 |
朝代: | 南北朝 |
碑帖: | 白驹谷题名 |
碑帖简介:
郑道昭(公元?-516年),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北魏开封(今属河南)人。累官至秘书监、荧阳邑中正,先后出任光州和青州刺史。他“少而好学,综览群书,好为诗赋。”对书法颇有研究。郑道昭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化的年代,文字和书法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地由汉隶向楷书演变,并且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魏碑”体。 郑道昭留在世上的40多处碑铭,玲珑山上就有3处,山顶2处,山下1处。山顶的两处,一曰《白云堂题名》 , 一曰《北峰山题名》 。《白云堂题名》全文是“荧阳郑道昭白云堂中解易老也”13字,刻在山前通天洞内的西壁,苍劲朴茂。《北峰山题名》全文9字:“荧阳郑道昭解衣冠处”。据志书载,它在“山巅祠宇东北门侧”。山下的一处最为著名,那就是镌刻在北峰溜内一块巨大石壁上的《白驹谷题名》。 《白驹谷题名》是郑道昭最后一次游玲珑山时留下的。当时,他在青州刺史任上,接到朝廷的命令,要他回京都洛阳再次担任秘书监(秘书省长官,管理图书著作等事)。已是晚年的郑道昭对自己待过一些时间的地方颇有些留恋。启程之前,他再一次来到玲珑山,饱览那里的风光,告别那里的“仙山琼阁”。晚上借宿“逄公祠”,应祠中住持道人之求,挥毫写下了19个径尺大字:“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槃之山谷也,此白驹谷。”嘱托住持道人把它镌刻在白驹谷中的西崖石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