茑 白氏草堂记
书体: | 篆书 |
---|---|
作者: | 邓石如 |
朝代: | 清朝 |
碑帖: | 白氏草堂记 |
碑帖简介: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是当时真正成为碑学实践的典范。其力倡碑学,而以篆隶尤以小篆为最。其小篆以李斯、李阳冰为师,结体略长,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在当时大多书家以烧毫为篆书书写法则,以书写出线条均匀的篆书“馆阁体”——铁线篆、玉筯篆为美的时风下,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特别是其小篆,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蕴涵隶意,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后世篆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其倡导“书从印出,印从书出”,首创篆书与篆刻互为营养,同时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文字,拓展了篆刻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了刚健婀娜、古朴沉雄的风格,因而雄视清代印坛,与皖、浙两派形成鼎足之势,影响着包世臣、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等人。在篆书和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位杰出的具有开创风气之功的大家。 篆书《白氏草堂记》六条屏就是邓石如62岁(嘉庆九年即其晚年代表作。书法作品既洋溢着浓浓的古气,又散发着阵阵新意;既浑朴厚重,又清秀洒脱;功力情致并重,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现当代不少书家从中获得了创作的营养,也是书法爱好者习篆的优秀范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