掞 孔颖达碑
书体: | 楷书 |
---|---|
作者: | 佚名 |
朝代: | 唐朝 |
碑帖: | 孔颖达碑 |
碑帖简介:
《孔颖达碑》贞观二十二年立,螭首方趺。现存于昭陵博物馆。碑高350厘米,宽104厘米,合唐时11.59尺。额篆《大唐故国子祭酒曲阜宪公孔公之碑铭》 孔颖达(公元574~648年10月10日),字冲远(一作沖远、仲达、沖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安之子,孔子32代孙。唐朝经学家。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孔颖达所疏或正义的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