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法帖-卷七

作者: 朝代: 书体:行书 页数:34页 浏览:0 单字:48个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3页

第 3 页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七册。宋高宗书。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4页

第 4 页

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惑(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5页

第 5 页

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嵇康养生论。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6页

第 6 页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7页

第 7 页

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8页

第 8 页

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商...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9页

第 9 页

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夫...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0页

第 10 页

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1页

第 11 页

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2页

第 12 页

十一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于木养不同,则功收相悬。谓商无十倍之...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3页

第 13 页

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4页

第 14 页

唯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5页

第 15 页

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元(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煮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6页

第 16 页

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7页

第 17 页

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8页

第 18 页

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而为受病之始也。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故有无功之理;驰骋常人之域,故有...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19页

第 19 页

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0页

第 20 页

尾闾。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愿,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1页

第 21 页

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2页

第 22 页

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3页

第 23 页

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4页

第 24 页

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5页

第 25 页

右嵇康养生论一卷,真草相间用智永千文体,后有德寿御书印,德寿宋高宗宫名。作于绍兴十八年戊辰,实中兴之...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6页

第 26 页

勤笔时,计其年当过耳顺,而楮墨精密乃如此,岂真有得于养生之说,故欤史称其博学强记,继体守文而拨乱反正...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7页

第 27 页

真草相间,后有德寿御书印,德寿思陵为太上时所居宫也,思陵初拟豫章在青水之间,晚始刻意山阴傍及铁门限此...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8页

第 28 页

尚能起痼离,凡中所谓一怒足以侵性,一哀足以伤身思,陵深戒之,故德寿三十年不减玉清上真,而五国之游魂不...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29页

第 29 页

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沈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崖蜜助甘冷(泠)。山姜发芳辛。...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30页

第 30 页

使得失相半,乘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31页

第 31 页

内帑助调小民,犹有琼林大盈之言,安知吾心哉。固政不勤则荒民,不恤则怨人,心然也,吾常戒填不敢怠忽臣觌...
三希堂法帖-卷七 - 第32页

第 32 页

语臣等曰。吾行有不迢即时奏毋隐故书此以赐卿臣觌谨捧领。谢无任感激伏书于下八月十六日中大夫秘书监丞兼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