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法集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书体:行书 页数:68页 浏览:2 单字:48个
苏轼书法集 - 第1页

第 1 页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欲惜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
苏轼书法集 - 第2页

第 2 页

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
苏轼书法集 - 第3页

第 3 页

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
苏轼书法集 - 第4页

第 4 页

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
苏轼书法集 - 第5页

第 5 页

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
苏轼书法集 - 第6页

第 6 页

起。右黄州寒食二首。
苏轼书法集 - 第7页

第 7 页

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已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者。坡论书...
苏轼书法集 - 第8页

第 8 页

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
苏轼书法集 - 第9页

第 9 页

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
苏轼书法集 - 第10页

第 10 页

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巳(已)摹刻戏鸿堂帖中,董其昌观...
苏轼书法集 - 第11页

第 11 页

朝披梦泽云,笠钓清茫茫。寻丝得双鲤,(中)内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还家
苏轼书法集 - 第12页

第 12 页

问天老,奥义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 莫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子...
苏轼书法集 - 第13页

第 13 页

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珰。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苏轼书法集 - 第14页

第 14 页

人生烛上华,光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 只知雨露贪,不闻零落近。 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苏轼书法集 - 第15页

第 15 页

山下村。 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 念此一脱洒,长啸登崑崙。 醉著鸾皇衣,星斗俯可扪。
苏轼书法集 - 第16页

第 16 页

元祐八年七月十日丹元复传此二诗。
苏轼书法集 - 第17页

第 17 页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
苏轼书法集 - 第18页

第 18 页

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前五行为文征明仿苏体补)
苏轼书法集 - 第19页

第 19 页

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裴回(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
苏轼书法集 - 第20页

第 20 页

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陵(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苏轼书法集 - 第21页

第 21 页

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
苏轼书法集 - 第22页

第 22 页

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
苏轼书法集 - 第23页

第 23 页

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苏轼书法集 - 第24页

第 24 页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苏轼书法集 - 第25页

第 25 页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浮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书法集 - 第26页

第 26 页

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赢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
苏轼书法集 - 第27页

第 27 页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
苏轼书法集 - 第28页

第 28 页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苏轼书法集 - 第29页

第 29 页

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书法集 - 第30页

第 30 页

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
苏轼书法集 - 第31页

第 31 页

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
苏轼书法集 - 第32页

第 32 页

俟后信。轼白。
苏轼书法集 - 第33页

第 33 页

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
苏轼书法集 - 第34页

第 34 页

梢。暂下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苏轼书法集 - 第35页

第 35 页

蜀中多桤木,读如欹,仄之欹,散材也,独中薪耳。然易长,三年乃拱,故子美诗云:“饱闻桤木三年
苏轼书法集 - 第36页

第 36 页

大,为致溪边十亩阴。”凡木所芘其地则瘠,惟桤不然。叶落水中辄腐,能肥田,甚于粪壤。故
苏轼书法集 - 第37页

第 37 页

田家喜种。得风,叶声发,如白杨也。“吟风”之句尤为纪实。云“笼竹”,亦蜀中竹名也。
苏轼书法集 - 第38页

第 38 页

杜甫草堂有数处,此诗云背郭缘江则当属成都之浣花,山川风物之美,惟久习者知之,东坡蜀人故于榿林笼竹,之...
苏轼书法集 - 第39页

第 39 页

维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八月庚辰朔,越四日癸未。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朝奉郎、试中书舍
苏轼书法集 - 第40页

第 40 页

人苏辙,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故颍州使君同年黄兄几道之灵:呜呼
苏轼书法集 - 第41页

第 41 页

几道,孝友蒸蒸。人无间言,如闵与曾。天若成之,付以百能。超然骥德,风骛云腾。入为御史,以直自绳。终然...
苏轼书法集 - 第42页

第 42 页

拒。奸民惰吏,实畏靡憎。帝亦知之,因事屡称。谋之左右,有问莫应。君闻不悛,与义降升。吾岂羽毛,为
苏轼书法集 - 第43页

第 43 页

人所鹰。抱默以老,含章不矜。环堵萧然,大布疎缯。妻子脱粟,玉食友朋。轼迁于南,秋谷五登。坐阅百吏,锥...
苏轼书法集 - 第44页

第 44 页

有斐君子,传车是乘。穆如春风,解此阴凌。尚有典刑,紫髯垂膺。鲁无君子,斯人安承。纳币请昏(婚),义均股
苏轼书法集 - 第45页

第 45 页

肱。别我而东,衣被仅胜。一卧永已,吾将安凭。寿命在天,维圣莫增。君赵魏老,老于薛滕。天亦愧之,其
苏轼书法集 - 第46页

第 46 页

世必兴。举我一觞,归安丘陵。尚飨。
苏轼书法集 - 第47页

第 47 页

怀素自叙。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览,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
苏轼书法集 - 第48页

第 48 页

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楷精法详...
苏轼书法集 - 第49页

第 49 页

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总知名,吴...
苏轼书法集 - 第50页

第 50 页

日。僧藏真书七纸,开封王君巩所藏。君侍亲平凉,始得其一二。而两纸在张邓公家。其后冯当世,又获其三。虽...
苏轼书法集 - 第51页

第 51 页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轼往见之,常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
苏轼书法集 - 第52页

第 52 页

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
苏轼书法集 - 第53页

第 53 页

眉山苏轼上。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天人争挽留。去如龙出,
苏轼书法集 - 第54页

第 54 页

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
苏轼书法集 - 第55页

第 55 页

水当逆流。聊使此人山,永记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宁有离别忧。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苏轼书法集 - 第56页

第 56 页

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令子由面白悚息悚...
苏轼书法集 - 第57页

第 57 页

覆盆子甚烦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当令人呼见
苏轼书法集 - 第58页

第 58 页

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轼白。
苏轼书法集 - 第59页

第 59 页

轼启辱,书承法体安隐,甚尉想念。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矣。不知
苏轼书法集 - 第60页

第 60 页

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未由会见,万万自重。不宣。轼顿首坐主久上人。 五月廿二日。
苏轼书法集 - 第61页

第 61 页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
苏轼书法集 - 第62页

第 62 页

余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六月...
苏轼书法集 - 第63页

第 63 页

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侯康胜,感慰兼极。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
苏轼书法集 - 第64页

第 64 页

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耳?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
苏轼书法集 - 第65页

第 65 页

轼启。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怀仰世契,感怅不已。辱书,且审起居佳胜。
苏轼书法集 - 第66页

第 66 页

令弟爱子,各想康福。余非面莫既,人回忽(忽)不宣。轼再拜知县朝奉阁下。四月廿八日。
苏轼书法集 - 第67页

第 67 页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
苏轼书法集 - 第68页

第 68 页

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纸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挍阁下。六月十三日。